點津宮

庸官治港害死香港

  根據「東方日報」報道,全國政恊委員劉夢熊先生在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出席一個研討會時,對現任政府官員頗有看法,他批評新一屆問責團隊及行會成員,過去半年表現未達市民期望,部分官員「心理質素低」、「政治論述一片空白」,令政策「推出一項,跪低一項」,如梁振英有魄力,應進行改組,用誠意物色一流政治人才。

  筆者完全認同劉先生的看法,因為擺在眼前的事實已經可以逐步證實這些官員不但心理質素低,而且還職業水準低,辦事能力低,簡直是低能廢物。
  其它的暫時撇開不講,就只說說這些官員「施政強項」的三個個案吧:

  第一,環境局局長黄錦星,在處理垃圾的問題上,不懂得如何設計有長遠性的宏觀計劃,搞好回收再用,最終把垃圾消化處理掉,而只懂得耍些徵收「垃圾費」以及其它「用者自付的環保費用」之類等的隔靴搔癢手法,實在是本末倒置,在無法處理好垃圾問題的同時反而搞出勞民傷財的擾民副作用來。
  日後,市民除了要毫無了期地付垃圾費之外,在購買電器產品時更要額外付費,而且還要繼續眼巴巴看着垃圾堆填區在毫無止境地擴大。

  第二,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對於醫保計劃不去深入研究,而只是延用「上屆政府已完成的兩次諮詢」,以及現在再諮詢醫療及保險業界的意見,就想在任期內完成醫保立法。
  在這裡:

  1. 高永文延用上屆政府的假諮詢十分不妥。
  2. 諮詢醫療界,醫療界可以長期賺多很多錢一定歡迎。
  3. 諮詢保險界,保險界可以長期蠶食鯨吞更加歡迎。

  這不是有問題嗎?
  高永文對於周一鑊慷港人之慨的公立醫療被「走」爛數不去攔截,對於醫管局的肥上瘦下不去糾正,對於如何增加醫管局的收入不去研究,對於醫保計劃應該如何設計方有利(如保費不投給保險公司,而由醫管局统籌)不去深入探討,而只是懂得呆頭呆腦地朝着「如何收市民的錢」的方向走。可恨!可悲!
  (單就二零一二年的一年算,內地居民使用本港公立醫院的服務後「走數」是港幣叁千壹百萬元!多年來的「走數」累積金額可是一條大數額呀!)
  日後,市民除了要長期繳交「垃圾費」和「用者自付環保費」之外,更要長期繳交「未必可以得到真正的醫療保障」但「銀碼肯定不小的醫保費」!

  第三,特首梁振英在二零一三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了一個極度荒謬的方案,就是以「紅隧加價、補貼東隧减價」來改善紅隧塞車平衡兩隧車流。此一加一减的方案在數理上「似是」,在道理上「而非」。因為需要過海的車始終需要過海,遇到經常性或已成慣性的塞車,是政府無能力改善的責任,而不是車主的責任,是故此方案完全是「本末倒置、無理取鬧」的最劣方案。
  更况且,紅隧的加價必然會帶動紅巴與大巴加價,間接增加了過海市民的交通費負担。(小數長計,多樣加價一起計,市民苦慘!)
  梁振英不去研究回購西隧甚至再建多條過海隧道的可行性來根治紅隧的過海塞車問題,而只是錯誤地延用以前「以紅隧加價來减少過海隧道車輛的數量」的「屎橋」,再加些玩數字遊戲的小聰明來重組推出,這並非真正有智有能之人所為。

  為什麼由特首到官員都是這樣,動不動有理無理都第一時間迫不及待地跳出來要收錢?
  特首和官員除了擅長收錢之外,還懂得什麼?

  事實上,這些收費方案是不合理的:
  醫保計劃的投保費大部分都已經被保險公司吞掉,市民的醫療保障只能淪為空談,此舉完全是劫貧濟富!
  紅隧加價是劫貧,補貼東隧是濟富!
  如果說這不是官商勾結,利益輸送,你相信嗎?
  如果說這不是庸官治港,害死香港,你相信嗎?

  既然特首和局長那麼喜歡收錢,現筆者為他們獻上一舉兩得的收錢妙計:
  凡上街遊行者,都必須繳交「道路使用費」!
  此舉既可以增加政府收入,又可以减少反對聲音,妙吧!

  在現實中,泛民政棍之所以有他們的市場完全與政府官員的低能無能有關,因為政府官員的低能無能之作,必定會令政府的施政失策失敗,必然會激起民眾生起對政府的不滿情緒乃至憤怒之心,當見到有人站出來反對政府時就自然會好像見到了很有親切共鳴的「自己人」一樣,會認定他就是可以帮自己代出頭代洩怨的「代言人」,會失去理性盡力支持他。

  雖然筆者欣嘗梁振英先生的熱心與努力,亦希望市民們可以給時間梁生去專心投入施政工作,但從現實來看可以說並不樂觀,因為梁生自己本身有無能力已經存疑,在「有勇無謀、有心無力」的情况下還要見到所邀請到來的局長多是低能廢物之輩,多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看來唯有大家坐在一起搭沉船了!
  這完全是梁振英的責任,亦與梁振英的能力有關。

  此消彼長是事物運動和變化的一個自然法則,如果政府官員有能力施好政搞好香港,泛民之輩根本就無市場不足為患。香港之所以不斷向下滑行,完全是由於「港官低能」和「泛民亂港」的雙重因素所造成!如果香港特區再像現在這樣繼續向下滑行的話,日後的境况更加肯定是,反對政府的人數越來越多,反對政府的聲音越來越大,支持泛民的人數越來越多,支持泛民的聲勢越來越大。

  到了普選之時,… …可以想像?!難以想像?!不敢想像?!

  難道這不是「庸官治港害死香港」嗎?!

  寫到此,筆者只能無奈講句:無言以對,黯然收聲!

譚  倫
二零一三年一月十八日

 

附錄:「東方日報正論」全文 2013.01.24

廢物回收欠配套  樣樣收費也枉然

  以前民國年代,苛捐雜稅特別多,引起怨聲載道,有「民國萬稅萬萬稅」之譏。如今港府將繳費視為減廢環保的靈丹妙藥,繼膠袋徵費,接下來還將推行垃圾徵費、廢舊電器徵費、玻璃樽徵費以至電費累進制等政策,加重市民負担及營商成本,大有「環保萬稅萬萬稅」之勢。

  環境局下月就玻璃樽徵費推出公眾諮詢,初步建議先針對酒精飲品樽向入口商收費,每隻紅酒及啤酒樽收費一元。表面看,玻璃樽徵費的對象是入口商,不是直接取之於民,實際上羊毛出在羊身上,成本最終必然落在消費者身上。須知膠袋徵費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膠袋使用量,但玻璃樽是液體容器,徵費不會减少玻璃樽,最多只是補貼回收成本,鼓勵循環再用,在香港的社會現實下,最終能否大幅减少玻璃樽使用量,實在令人懷疑。
  根據統計數據,香港每日產生二百三十多噸玻璃樽,加上其他廢玻璃,全年約十萬噸,相當於總堆填廢物量的百分之三。換言之,即使玻璃樽回收提高到七成的港府預期目標,對減少全港固體廢物只起到象徵性作用,聊勝於無。正如環保組織所言,當局不能只針對玻璃樽收費,所有飲品容器都應收費。不難想像,玻璃樽徵費只是牛刀小試,今後鋁罐、膠樽、紙盒乃至所有容器,包装物等徵費將陸續有來。
  事實上,港府環保無計可施,只好一味向錢看,除了垃圾費、廢舊電器徵費勢在必行,當局還考慮將以往針對商户的電費累退制,改為累進制,亦即耗電愈多,付費愈多。用電大户與小市民一樣實行電費累進制,理論上比較公平,也可起到鼓勵商户節約用電的效果,惟不可不知,一旦營商成本因電費累進制而上升,必然成為各行各業競相加價的理由,刺激新一輪通脹。可見港府所有的環保政策,最終都是增加市民的負擔。
  誠然,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想要有清潔的環境,不能不付出代價,這一點市民能够理解。然而,環保人人人有責,最大的責任在港府,市民這也付費,那也付費,港府又承擔甚麼呢?實際上,港府幾乎是零承擔,只是不斷推出各種各樣的徵費政策,將環保的責任全部推到市民身上。
  不可否認,徵費减廢並不是甚麼新鮮事,許多國家及地區早已有類似的措施,惟橘越淮而枳,在外地行之有效,在香港未必有效,關鍵是外地减廢有配套政策,多管齊下,一是從源頭減廢,做好垃圾分類﹔二是做好回收工作,鼓勵回收產業﹔三是建造焚化爐,減少堆填。反觀港府推動垃圾分類成效甚微,對回收業不聞不問,與建焚化爐又受制於各種阻力而舉棋不定。學環保只學皮毛,不學全套,結果自然是事倍功半。
  徵費、徵費、徵費,港府搞環保除了收錢,已經束手無策,最終不變成「香港萬費」都難。

譚倫補充談論

  一個有真心有能力的有為政府,一定是以「推動社會繁榮進步、促進府強民富」為依歸,一定會做到「增加市民收入,减少市民負擔,令市民可以安居樂業」的卓然成效。
  反觀時下梁振英及其所招攬的垃圾廢柴局長,所思所念乃至所作所為都是以「推動社會煩擾卻步、促進府爛民窮」為依歸,一定會做到「减少市民收入,增加市民負擔,令市民破財敗業」的卓然成效。

  今時今日,香港的普通市民真是好慘好慘,在收入越來越少、開支越來越多(通脹過猛)、港幣越來越不值錢的情况下還要無奈地被低能冷血的政府不斷開刀吸血,真「唔知可以捱得幾耐」?!

  本來,筆者覺得應該給梁振英一些時間來搞好香港,但日夜所見到擺在眼前的事實卻是令人瞪眼咋舌,慘不忍睹!

  迄今為止,把開港以來的歷屆政府首長以及官員拿來作比較,如果要說哪一屆是最差的,撇開貪曾那一屆是次差(由第一退位下來變為第二)的不講,那一定是本屆了,而且是奇差無比,奇差絕倫,奇差之冠堪稱「傲視同群」!
  梁振英特首、梁振英的團隊乃至本屆政府,在低能無為的基礎上還要加多盲蠢固執,強行做勞民傷財之事,實為處於低谷中的香港落井下石,必將嚴重禍害香港,令寒冬的香港雪上加霜!(經濟禍害、民生禍害、社會禍害、特別是事態嚴重到無法挽回的政治禍害!)

  農歷新年正在迫近,如果有人問筆者有何新年願望,筆者的新年愿望是:
  希望梁振英以及局長們快點「腳痛」,而且越快越好!
  希望香港有轉機有生機!
  希望香港市民都「有啖好食」!

譚倫
二零一三年一月廿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