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津宮

十、十二因緣與我何干

  通過上一節的初步接觸,我們對於「十二因緣」已經有了一個簡單的印象。但印象歸印象,都只不過是一種遺留在腦海裡的語文概念記憶而已。換句話說,在你我的腦海裡雖然有了「十二因緣」的概念印象存在,但在現實生活中卻是用不上的,就好像是「十二因緣」與你與我完全無關!

  大家知道,修行的其中一個重要環節是要「反省自己,改掉陋習」,要憑自己的坐言起行去親身實踐。然而,想實踐卻不知道應該從何入手,這一點便成為了我們實際面臨着的一個難題。
  這,可以通過對「十二因緣」的探討來找到入手的端倪!

  請大家細心重温一下「十二因緣圖」:

288_3

  下面,我們要探討的是:在「十二因緣」中,我們可以在哪一個可以改變的環節處入手呢?

  一,「無明」與「」的過去世二因,是人在過去世處於「迷惑煩惱」和造作「身口意業」後所形成的一股因果積聚力,亦即是業力。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這種業力是由過去世的「無明」與「行」所累積下來的一股綜合遺留勢力(遺留信息),雖然有形的肉體已經死亡,但無形的靈性不滅、態勢(信息)猶在。在態勢裡,有各種獨特的本性慣態及能動程式潜藏着,它除了會影響到「重新做人」(人死後的性靈再投胎做人)的現世人身體狀况(形貌、健康等的業報)之外,還會「自動轉賬」式的把前世所遺留下來的靈性能動程式(記憶力、智力程度、思維方式、興趣喜好、各種性格、善惡心態等)賦於現世人。另外,這種遺留勢力主導及影響了現世人的命運軌跡路向及緣份(走的人生道路以及遇到的天時地利人和與事物),主導及影響了現世人的命格高低及福份(富貴貧賤及吉凶順逆得失福禍)。
  簡單來說,過去世二因直接影響到「識、名色、六入、觸、受」之現在世五果的素質及狀態,直接影響到「愛、取、有」之現在世三因的取態及後果。
  對於現世人而言,這種由「過去世的惑和作業」所聚集而成的過去世二因,已經是既成的事實,是無法改變的,它不是我們修行的「入手處」。

  二,「識、名色、六入、觸、受」是由「過去世二因」的無明和業力所催動(蠢蠢欲動要再流轉)而遇緣衍生出來(遇到合緣的父母身及適合的環境條件等各種因素)的現在世五果,大局已定,同樣無法改變,也不是我們修行的「入手處」。

  三,「愛、取、有」是在「過去世二因」的迷惑煩惱和業力慣性帶動下所出現的現世身口意作業動力、實行和後果的「現在世三因」。
  在迷的時候,貪瞋痴的陋習慣性將會主導及推動我們輾轉湧起貪瞋痴的心念以及反復做出貪瞋痴的事情,這是無法改變的。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我們常有一個死性不改的慣性,就是不反省自己,總是自以為是的覺得自己永遠都沒錯,最終令偏見與陋習更加堅固,越來越無法改變,導致越迷越沉、越沉越迷,自作自受地令未來世二果如是糟糕甚至更加糟糕!
  反之,如果我們在今生能够自我反省、破迷醒覺,就會開啓智慧、看到自己的貪瞋痴,就會千方百計利用一定的方法手段去改善和修正,最終取得向好改變的巨大成效,令未來世二果(下一生)重新譜寫!這,正是我們希望通過自身努力來改變命運的途徑和效果。從這個意義上講,「愛取有」這個「現在世三因」是有機會改變的,它正是我們修行的「入手處」!

四,「生、老死」是由「現在世三因」的綜合業力所推動衍生出來的「未來世二果」
  如果積有貪瞋痴的「現在世三因」的話,就自然會有貪瞋痴的「未來世二果」,即是在下一輪的「生、老死」中,除了不可避免需要承受惡業果報之外,還會繼續沉迷於作貪瞋痴業。(之後再形成新一輪的「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如果積有善與覺悟的「現在世三因」的話,就自然會有善與覺悟的「未來世二果」,即是在下一輪的「生、老死」中,除了理所當然可以享受福報與具備智慧之外,還會繼續做善業積福德與修行昇華。
  「生、老死」這個「未來世二因」乃是基於「現在世三因」的「愛取有」而定,當「現在世三因」已經形成,「未來世二因」亦大局已定,是無法再改變的,「生、老死」這個環節不是修行的「入手處」。

  現在,我們把上面的簡單探討總結一下。
  如果以過去世二因來看現在世五果及現在世三因的話,我們將會發現這是一種猶如「定命論」的因果報應現象,是無法改變的。
  如果以現在世三因來看未來世二果的話,當你不再愚痴迷惑,可以覺悟開智慧,付諸於行動去真心反省和如法修行,我們將會發現將來的命運就完全是掌控在現在世的自己手上,有什麼樣的「現在世愛取有」就會有什麼樣的「未來世生老死」,只要肯在現在世的「愛取有」處着手修正,未來世是可以向好改變的。
  這樣,我們的修行就要在現在世的「愛、取、有」環節處入手了,但具體如何入手,我們留待下一節探討。

自我反省,悔過自新;
立心修行,運轉乾坤!

香港  陳潤樟
2013年8月11日